甲狀腺手術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
接受手術的原因
除了因為細針抽吸或超音波的結果,懷疑有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會建議手術之外,也另有以下幾個手術的適應症:
- 腺體本身或腫瘤太大造成壓迫,引起呼吸或吞嚥異物感等症狀
- 腺體本身或腫瘤太大造成美觀問題
- 甲狀腺機能亢進對內科治療效果不佳
在接受手術之前,記得詢問醫師為什麼建議手術的原因。
手術要拿掉多少甲狀腺?
常見的術式有下列三種:- 甲狀腺單側切除(Hemi-thyroidectomy or lobectomy): 只切除一半的甲狀腺
- 甲狀腺全切除術或近全葉切除手術(Total thyroidectomy or near total thyroidectomy):切除全部或將近全部的甲狀腺
- 峽部切除手術(Ismuthectomy):只切除甲狀腺的峽部
不同的術式造成併發症的比例大不相同,也與術後是否需要服用口服甲狀腺素有關,因此術前務必了解自己在手術中會切除多少甲狀腺組織。
手術可能的併發症
由於甲狀腺的特殊解剖位置,可以了解一下比較特別的幾個併發症(記得三個1%)
- 聲帶麻痺(永久麻痺大約佔1%): 由於掌管聲帶運動的神經(喉返神經),會從下方經由食道和氣管間,經過甲狀腺的包覆,回到喉部支配喉部肌肉。若腫瘤有侵犯此神經,或手術中有牽扯或傷及此神經,就會有聲帶麻痺的併發症產生。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聲帶麻痺會在3-6個月內恢復; 只有大約1%會成為永久聲帶麻痺
- 術後出血(約1%): 由於解剖位置的關係,甲狀腺術後的術後出血是嚴重且可能致命的。因此術前會請病人停止服用抗凝血藥物,術中手術醫師也會盡力地小心止血。一旦發生,即需保護呼吸道,且至開刀房將血塊引流。
- 低血鈣(永久低下約佔1%):副甲狀腺位於甲狀腺腺體的背側,有上下兩對共四顆腺體,主要調控體內的血鈣。若術中傷及供應副甲狀腺血流的血管,或是直接傷及腺體,就有可能會造成低血鈣的情形。大部分的低血鈣是暫時性且只有輕度的症狀(嘴唇或肢體末端麻痺感),但約有1%的病患會需要長期補充鈣片。雖然發生的機率不高,嚴重的低血鈣仍有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不可忽視。
其他更少見的併發症,例如吞嚥困難,氣管食道受損或是乳糜滲漏等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遇到,應聽從手術醫師的解說,以了解接受手術的風險。
醫師,我決定要解受手術
手術前先做詳細確實的檢查,才能夠確實瞭解接受手術的風險。
- 一般常規檢查:包括病史詢問、抽血、心電圖、胸部X光片,確實了解是否有合併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肝炎等等,皆會與麻醉及手術的風險相關。另外,若因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病史有在吃抗凝血藥物(如阿斯匹靈),也請務必告知手術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停藥。
- 內視鏡檢查:可以觀察聲帶運動的情形,了解術前腫瘤是否有侵犯喉返神經之情形。
- 影像檢查:對於甲狀腺,臨床上最實用的即是上述所提到的超音波及細針抽吸檢查。有時候會依據腫瘤的侵犯狀況(是否有吃出甲狀腺、是否有其他轉移情形),建議加做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或正子造影(PET)。
- 甲狀腺功能檢查:檢查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的情形。對於術前有甲狀腺亢進的病患,可以預先用藥控制,減少甲狀腺風暴或術後低血鈣的情形。
住院大致的流程
住院天數及流程會因為病情有所不同,以下僅供參考
- 第一天: 住院接收一般術前檢查(抽血、胸部X光、心電圖等等),保持輕鬆的心情,好好休息一個晚上
- 第二天:接受手術,在狀況穩定後從手術觀察區送回一般病房照護。術後需要禁食8小時,不過不需要擔心,會以點滴補充水分及血糖。
- 第三天~:會抽血監測血鈣濃度,另外同時觀察引流球的引流量,若狀況穩定且引流量減少,即可出院
醫師,我要多久才能夠運動
- 術後一週內:建議多休息並避免頸部的伸展或轉動,減少術後出血或傷口裂開的風險,不過一般生活作息是沒有問題的
- 劇烈運動如跑步、健身、游泳等,建議在術後至少兩週之後進行
- 若工作需要搬運重物或轉動頸部,也建議在術後兩週之後進行
有沒有什麼情況我需要趕快回診?
一般輕微的傷口浮腫或瘀血是常見而且不需特別處理的,不過遇到以下情況請趕緊回診喔!
- 頸部快速腫大
- 呼吸困難
- 吞嚥困難
- 臉部、手或腿部肌肉抽搐(低血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