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甲狀腺的穿刺結果 你了解了嗎?

前陣子,一位30歲左右的女性來到我的門診,主訴是幾天前無意間發現頸部中間偏右邊有一個摸起來大約兩公分的腫塊,發現後非常擔心,在過年前由男朋友陪她來門診。

其實這個位置的腫塊臨床上很常見,通常配合理學檢查,大概就能判斷它是來自於甲狀腺。超音波的結果與我預期的一樣,是一個大約1.5公分的右側甲狀腺結節,不過穿刺的結果是非典型病變(Atypia)


第二次回診的陳小姐看起來非常憂心,為了解答她的疑惑,我更進一步仔細地向她解釋穿刺的結果。





有甲狀腺結節怎麼辦?

隨著甲狀腺超音波的普及,甲狀腺惡性腫瘤越來越能夠早期被發現。但比較困擾的是甲狀腺結節的盛行率其實高達30%1要確定結節是良性或惡性,唯有手術將甲狀腺切除並化驗一途,但這麼做其實會讓許多病患承擔不必要的手術風險,因為這30%的甲狀腺結節,其中只有4%可能是惡性腫瘤1因此,可使用超音波導引穿刺的技術評估甲狀腺腫塊。相對於手術,其侵入性相對小很多,且能夠評估甲狀腺腫塊是惡性的機率。

 

請注意喔,我說的是機率,而不是診斷喔!!!

 

舉例來說,有點像氣象預報,如果說降雨機率30%,就是說有三成的機率會下雨,但不下雨的機會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大。所以,對陳小姐來說,非典型的病變依據統計約有10%-30%的惡性機率,但是良性的機會仍然相對高。

 

那麼,10%-30%究竟是高還是低呢?其實因人而異,和病人能接受的風險有關。一般來說,醫師建議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重複穿刺,增加準確度另一個是進行手術,切除化驗。兩種各有其優缺點,一起來看看下面的表格:

 

 

反覆穿刺

直接手術

優點

侵入性低

可避免手術風險

直接獲得診斷

切除腫塊,進行完整或部分治療

缺點

若病灶為惡性腫瘤,追蹤過程可能造成其擴大或擴散

必須接受手術風險

 

 

簡單的說,不能接受這10%-30%可能跟惡性腫瘤一起生活的人,或覺得反覆穿刺或追蹤很浪費時間的人,會建議手術。反之,不能接受手術風險或麻醉風險的人,會建議反覆穿刺及追蹤。(手術風險可以參考在甲狀腺手術的衛教文章)

 

在這邊我舉陳小姐的非典型病變為例,然而其他的穿刺診斷也有其對應的機率,可以看看下面的表格整理,若您已經有穿刺的報告,也可以參考一下對應的機率。2

 

Bethsda分級

1

2

3

4

5

6

化驗結果

無法評估

良性

非典型病變

濾泡瘤

疑似惡性

惡性

惡性機率

5-10%

0-3%

10-30%

25-40%

50-75%

97-99%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穿刺結果對應的機率並非一成不變,仍然得依據臨床醫師執行超音波的醫師做綜合性的評估,臨床的症狀(例如聲帶麻痺)或是高度的影像懷疑(超音波高度懷疑)都會增加惡性腫瘤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Dean DS, Gharib H. Epidemiology of thyroid nodules.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 Dec;22(6):901-11. doi: 10.1016/j.beem.2008.09.019. PMID: 19041821.


2. Cibas ES, Ali SZ. The 2017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 Thyroid. 2017 Nov;27(11):1341-1346. doi: 10.1089/thy.2017.0500. PMID: 29091573.



--掛號資訊--